答案1
初识绍兴,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语文课的缘故吧,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社戏》,亦或是《啊Q正传》。再后来长大了,会喝酒了,喝黄酒了,又知道绍兴黄酒是最好的,古越龙山、会稽山、沈永和在酒友中几乎就是黄酒的代名词,真正喜欢喝黄酒的人是不大喜欢喝现在五花八门所谓的营养型黄酒的,那淡而无味怎么能和绵软醇厚相提并论。在阴冷潮湿的南方冬季里,晚间约上三五好友,温一壶黄酒,抿上几口,谈古论今,纵横万里,不比风花雪月逊色。话题扯得远了哦,还是回到绍兴吧,绍兴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祖上也是绍兴的,我想这和古代绍兴师爷走遍天下有关系吧,其他名人多如繁星,一代大文豪鲁迅、“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卓越地理学家竺可桢、人口专家马寅初、国民党元老邵力子、鉴湖女侠秋瑾、民主革命家徐锡麟、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大书法家王羲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等等数不胜数。因此到绍兴旅游,人文景点是其一大特点,鲁迅故居、沈园、周恩来祖居、三味书屋等等,但我去绍兴的时候上述这些景点我都没去,也或许是我文学内涵实在少得可怜的缘故吧,更加偏向于山水之间,于是我去了绍兴东湖。关于东湖,全国也不少,共计有16个称作东湖的景点,最有名的当属武汉东湖。绍兴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来是青山。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经千年鬼斧神凿,形成了如今的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
东湖景区是外来游客来绍兴旅游主要景观之一,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还有如听湫亭、霞川桥、饮渌亭、桂岭、秦桥等景点,身处东湖犹在画中。除山石湖水等组成自然风光外,东湖还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游览或商量革命大计。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1916年八月,孙中山先生还亲临陶社致祭。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东湖。郭沫石在东湖还留下诗歌一首:“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东湖本来是天成的,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天然水面稍微加以拓宽,才成了如今山水相映的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东湖景区不是很大,漫步环湖轻步缓行,山水相间,虽然没有满山葱茏,但也山水环抱,独自成趣。中间还有一处攀岩的地方,游客驻足观望,为攀岩者呐喊助威,攀岩者奋勇当先,相映成趣。而乘坐乌篷船是东湖游览的一大特色,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800年前的陆游老先生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乌篷船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看到乌篷船又不禁让人回忆起鲁迅笔下的《社戏》,人们摇着乌篷船从四面八方来到戏台看戏,水面为之而堵塞,戏剧终了又四散而去,来去迅疾,犹如鬼魅。初次到东湖的人可能因此而玩个心跳。除在湖中观光外,人们还可以上山。山顶有茶园和茶室,还是登山远眺的好地方。
到东湖旅游,坐乌篷船,品黄酒,听社戏,不要错过了,浙江省内,我最喜欢的就是杭州和绍兴,有山水,有人文,可谓地灵人杰。杭州有西湖,绍兴有东湖,西湖犹如大家闺秀,东湖则是小家碧玉。游东湖只需悠哉悠哉。